德孝中华周刊推荐:文明小屋
文/方泳霖
老张修鞋本领大,脑子活,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修鞋匠。他不光修鞋的手艺过硬,价格也公道,给穷人修鞋分文不取。但凡受了老张恩惠的,就将老张说成是“活雷锋”,讲起老张的手艺来他就是“当代鲁班”。
这些年大伙的条件好了起来,修鞋的营生就逐渐没落了。老张也不再挑着担子上门修鞋了,他索性将修鞋的家伙摆进了小屋,有人上门修就给人修一下,顺其自然权当作是一种副业。
他的主业就是将小屋改造成了小卖部,当起了个体户。小屋坐落在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上,实则是坐拥风水的宝地。即使没有人过来修鞋,也会有人过来买些生活必需品。这老张的脑子活眼光好,短短时间将小屋经营得有模有样,虽说不上赚得盆满钵满,但与走街串巷修鞋的日子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。
农村的生活比较单调,男人除了吹牛侃大山,就是下地干活,女人除了闲话家常就是喂奶带娃,日子过得平平淡淡。平日里茶余饭后大伙都爱往小屋跑,搬个板凳坐在门口就摆起了龙门阵:谁家的闺女出嫁了,谁家的后生娶媳妇了,谁家的子女不孝了,谁家的娃出息了,从天文地理侃到鸡毛蒜皮,从三皇五帝论到末代皇帝,无所不聊,无所不谈。
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老张在小屋里摆上了几张桌子,供大家玩起了扑克。特别到了农闲的时候,打牌的和看牌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小屋里,老人最怕孤独,抽着烟坐在小屋门口;小孩喜欢热闹,围着小屋追逐嬉戏。到了开饭的时候,这更是像一个盛大的聚会。大伙不约而同地从家里端出个大碗,夹上点菜肴,一屁股坐在了小屋门口边吃边聊,边聊边看,看看谁家的饭好吃,看看谁家的菜味香,看看今天谁赢了谁输了……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小屋就成了大家的一个最佳去处,俨然成了大家生活的一个娱乐中心,成了大家消磨时光的一个地方。
就当大家习惯了这种生活的时候,村子赶上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时机,于是全村在村干部的努力下开始了新农村改造工程。随着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推进,村里的老房子都被一一拆除,小屋属于违建用房,自然也在拆除清单之中。
小屋拆了,人也散了,新农村的大别墅却一座座地造了起来。生活改善了,可大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,房子更大了,大伙却显得越来越孤单了。没有了小屋大伙就只能到边上的公园散散步,散步时遇上老张:“张师傅,你的小屋没有了我们都好像没有地方去了一样。”
旁人一句无心的话,老张听了却像是被雷击了一样,他兴奋地叫了起来:“要不,咱去街道办事处申请在这公园建个小屋?”
老张只开了一个头,却犹如火源一般将大伙对小屋的情感点燃开来。有人提议如果街道办事处不出钱,咱们自己集资都要将小屋建起来。老张听了坚决不肯,他激动地说:“这么多年,老房子那边的小屋大家给了不少茶水钱,现在我是应该将这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,这建小屋的钱就由我来出,大伙出一份力随我跑跑街道办事处就行了。”
通过大家的努力,新的小屋很快就建立起来了。老张给小屋捐献了电视机、象棋和围棋,还订阅了报纸。他说:“政府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大家的物质生活,我希望这个小屋能改善大家的精神生活,街道办事处本来就准备在这个小公园建一个便民服务点,是大家推动了这件事,这里以后就免费提供给大伙一起喝茶聊天,我呢,再给大伙提供一项免费的修鞋服务。”
老张的话赢得了大伙阵阵地掌声,大伙拥簇着老张让他给新的小屋取个名,老张羞涩且动情地说:“要不,咱就叫它‘文明小屋’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