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顾85岁老妇捐款1千万,银行吓得立刻报警,才知老人身份“不简单”
2018年,武汉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进了一家银行,为首的老太太开口就跟银行工作人员说,想要汇款300万人民币。
两位老人看起来80多岁了,穿着很旧的迷彩服,打扮十分朴素,而汇款的地址却是遥远的东北,银行工作人员顿时警惕起来。这两位老人会不会是遭遇了电信诈骗?于是工作人员稳住两位老人,同时打电话报警。
而赶来的民警在搞清了老人的身份后,发现这不是诈骗案,反而是一起催人泪下的传奇故事,还嘱咐银行工作人员赶紧为老人办理转账。后来老人还又转了700万元,凑出整整1千万来给那个东北账户。
这两位老人是谁?
为什么要捐赠这么多钱?
他们身后又隐藏着怎样催人泪下的故事呢?
为首的那位老太太叫做马旭,与她一起来的老人是她的丈夫颜学庸,他们两位打扮朴素,看起来不大起眼,但事实上,他们都是离休的高级军官。这次来汇款也并非受骗,而是想将全部积蓄总共1千万元捐给马旭的故乡,哈尔滨木兰县。
马旭夫妇
花木兰是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,出生在木兰县的马旭也是一位响当当的女英雄。她出生在1932年,父亲去世很早,是母亲辛辛苦苦把她拉扯长大的。等马旭长到能够记事的年纪,日伪军已经统治了东北地区。可以说马旭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日寇的压迫下度过的。
当时东北的学校只让教授日语,中国孩子都不能说中国话。见惯了压迫的马旭没有麻木,反而在心中积蓄起一腔热血,希望将来能够参军报国。1946年,木兰县被解放了,马旭听说解放军在当地征兵,一直在被压抑的热血沸腾起来。
马旭
她的母亲和附近的乡亲们都很支持她的决定,于是年仅14岁的马旭跑去报名参军。由于年纪还小,马旭先被组织安排到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读了半年书,之后便成为随军卫生员,随着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。
后来,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马旭继续随军去往朝鲜战场,与特级作战英雄黄继光同在志愿军第15军45师。在这里,马旭不仅见证了无数的生死瞬间,还结识了同为军医的颜学庸。两人都在战场上救死扶伤,永远奋斗在第一线,战火硝烟间培养出了感情,很快结为夫妻,就此携手共度一生。
马旭与颜学庸
马旭祖上从医,她本人也很想成为一名医生。在朝鲜战争结束后,马旭凭借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,获得了多枚勋章,还被评为优秀卫生员,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读书深造,毕业后更是凭着全优的成绩,顺利来到了原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。
马旭与颜学庸
国家在1961年成立了中国空降兵部队,但由于缺乏经验,各种设施还未完善,条件很差,愿意去到该部队的人不多,尤其缺少专业的医疗人员。这使得接受训练的空降新兵们很容易受伤,而且常常会因为救助不及时而伤情严重,甚至因此失去生命。
中国空降兵部队
马旭得知后,主动申请来到空降兵部队,但是她来了这里之后才发现,事情比她预想得还要严重一些。空降兵的日常训练包括高空跳伞,但在空降兵升空训练时,医疗人员只能在远处定点等候,等到出事了再赶过去。即使医疗人员人数增加,受伤的空降兵们依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。如果她不懂得跳伞,怎么给因跳伞而受伤的战士治疗?
中国空降兵部队
马旭仔细考虑了一番,然后向上级报告说,希望能和空降兵们一起接受训练。不过这个申请被领导驳回了。要知道,空降兵的选择是很严格的,身高体重等等要求极高。而马旭因为小时候家穷,在长身体的年纪里也常常吃不饱饭,导致她有些发育不良,即使成年了个头依然很是矮小。
这样的马旭自然达不到空降兵的标准,何况当时整个空降部队1万多人,却没有让女兵跳伞的先例。不过这并难住马旭。既然不能跟着大部队一起练习,她就在部队记住训练要求,又在家中按照部队里的基本格式,挖坑运沙,每天下班后都在沙坑前练习超过500多次。有时不小心崴到了脚踝,她为自己简单处理后,第二天继续照常上班。
马旭就这样独自练习了大半年,等到伞兵审核考试时,她报名参加,以标准的动作弥补了身体上的不足,平稳落地,让在场围观的1000多名军官和战士都为她鼓掌叫好。马旭便成功得到了批准,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空降女兵。
马旭
在此后的20多年里,马旭作为空降女兵,在全国各地的高空执行过任务,跳伞200多次,不仅是第一位跳伞女兵,也是跳伞次数最多,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。
在充分了解了跳伞这回事后,马旭也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医生的本职。她知道空降兵非常容易扭伤脚踝,于是以此为课题,与同为医生的丈夫展开了研究。两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,阅读了国内外的资料,最后在1983年成功研制出了一种“空气护踝”,可以有效保护空降兵的脚腕,这一发明远超当时美国与苏联的空降护踝。当时为了试验这项发明,马旭还亲自冒着风险上阵。
马旭夫妇
但是跳伞事业存在着影响生育的风险,但颜学庸明白中国跳伞事业刚刚起步,需要像马旭这样的优秀人才,于是坚定地支持妻子的选择,还亲自为妻子做了结扎手术。两人也因此到了晚年,膝下没有任何子嗣。俗话说,婚姻的纽带是孩子,但在马旭与颜学庸这里,有着彼此间互相了解、互相支持的爱情,就算没有孩子,婚姻一样可以幸福美满。
马旭在退休后,就与丈夫住在武汉。房子很小,甚至有些破旧。不过夫妻二人并不在意这些。他们生活得十分节俭,很少购买衣服,一年四季都穿着军队发给他们的军装。他们作为医生,时常免费给上门的患者诊治,患者从普通百姓到富豪,再到将军,夫妻二人对他们一视同仁。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“穿军装的菩萨”。
马旭夫妇
他们还时刻关心着军队的建设,又先后研制出了“单兵高原供氧背心”和治疗萎缩性胃病的药,分别拿到了国家的专利。此外,两人也没停止在学术方面的研究,编写出了《空降兵生理病理学》和《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》等著作,促进了中国空降事业的发展。
关于单兵高原供氧背心的报道
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马旭渐渐开始怀念那个许久未曾回去的故乡,哈尔滨木兰县。她迫切地想要为故乡做些什么。于是在丈夫的支持下,85岁的马旭决定将多年来积攒下的稿费、退休金、专利费等等凑到一起,总共1千万,全部捐赠给木兰县。
捐赠证书
在马旭的一位东北老朋友的帮助下,马旭与木兰县政府取得了联系,并在2018年正式去到银行汇款。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。
夫妻俩的捐赠分了两批,第一批是300万,第二批则是700万。木兰县政府在征得夫妻俩的同意后,在木兰县城内建起了一座名为“马旭文博艺术中心”的公共建筑,将来用于宣传革命教育,开展文化活动。这座艺术中心在2021年的6月30日建成了,马旭与丈夫颜学庸一起为其揭碑。
揭碑
回顾马旭的一生,大家可以发现,她不管在什么时候,不管从事什么,总是带着鲜明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。她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,但能做出的贡献却是无限。
2019年2月,马旭老人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,给她的评语是“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,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”。
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在这个物质横流,金钱至上的时代,马旭夫妇就像天空中耀眼的亮星,照亮着人们的心灵。有了他们,人间会变得更美好。